第 78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放火,那就是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九日中午,因為當時持續吹起一陣風力達於二級的南風——縱火專家說,那個方向、那個等級的風力對火場來說是完美的幫助。可是,對於想要借破陣而逮住或幹掉這幾個老頭子的雇主來說,陣破了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那時間沒有一個老頭子在火場裏面。
然而——用孫小六的話來說是這樣的——“不知道該怪老頭子們太笨還是太勇敢”,大火一延燒開來,這些老頭子們反而一個又一個地出現了,撲通撲通都沖進了火場;最後一個進去的就是孫小六的爺爺。
據日後告訴孫小六的一個老頭子說,也正因孫小六的爺爺施展了一種家傳的武術,才從火場裏面鼓氣搬風,暫時阻斷火勢,救出了一幹老頭——當然,這些老頭子們當時已經被燒得皮焦肉爛,面目全非了。
“沒有人被燒死嗎?”我突然對那些生活形跡也十分像老鼠的老頭子們起了一點興趣——坦白說,他們那種看似逃亡的生活的確十分令人向往。或許也就因為這向往,我竟然會為他們的遭遇而擔起心來。
“當時我只幾個月大,什麽也不知道。”孫小六根本不怎麽關心我的問題,他自己永遠有他慢條斯理的節奏,所以他沒有立刻說“有”或“沒有”,只是照他自己原本想說的繼續說下去——世界上的確就是有這種人存在的——“後來戲院重新開張,我被拐來的時候也才學會說話,能記什麽事?只知道有一個長了兩顆很長很大的門牙的老家夥一天到晚用手指頭戳戳我這裏、戳戳我那裏。要不然就是把我的手骨、腳骨卸下來又裝回去。我就記得他總是喊:‘小六——兒!抓——穴——嘍——’‘小六——兒!錯——骨——啦——’‘小六——兒!分——筋兒——哩——’這幾句話一說出口,我就知道他要修理我了。”
長了兩顆又長又大的門牙的老家夥和孫小六其實一直住在重新開張的新生戲院裏——不用說,僥幸逃過一劫的老家夥們又擺了一個比先前更為覆雜和隱秘的陣。此後,又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日——至少孫小六已經能靈活自如地拆裝他自己身上的任何一塊骨頭,也學會了以意念控制一種可以名之為“氣”的東西在各個穴道之間周游行走,還會背一套他不知其意,卻能朗朗上口的“少林十二時辰氣血過宮圖”。
“我不信,你那時才多麽一點大?”我擺擺手。不過就這麽一眨眼間,孫小六說了聲:“抱歉了張哥!”我同時感到渾身上下一陣酥麻,只見孫小六像一抹在我眼前不停游移出沒的影子,而我自己腿上的跗骨、脛骨、腓骨、膝蓋骨,還有上半身的井臆骨、肩帶骨、鎖骨,上手臂的肱骨、下手臂的尺骨和橈骨,以及每一節指骨和掌骨,都“叱叱喀喀”忽然崩松脫落,又在轉瞬之間接合了回去。這還不算,他嘴裏還一氣不止,一字不停地念著:“子時氣血歸發膽宮血行在腳底透背後十骨足少陽/醜時氣血歸發肝宮血行在腰骨七支透九骨穴處下三支骨足厥陰/寅時氣血歸發肺宮血行在眼透十三支骨血右行三骨歸中遇左右平直行手太陰……亥時氣血歸發三焦血行兩手位缺盆下三寸乳上三肋背十三骨下右寸半手少陽。”念完之後扭頭沖我微微一笑,道:“感覺怎麽樣?張哥!”
我伸了個懶腰,又站起來抖擻兩下手腳,但覺神清氣爽,且筋肉骨血之間似有十分強健的一股力氣,直要朝外撐皮破膚,爆發出來。
“如果你兩歲的時候就會了這個——”我本來想說的是“那為什麽還會受我那麽些欺負?”可是話到口邊,說不出來,當然是怕提醒了這個真有兩把刷子的楞頭。
“那時候只當口訣是兒歌那樣背了、唱了,其實什麽也不會。”孫小六說,“這是我學的第一門手藝,直到最近這一年我才會用一點。比起後來的幾次,那算是最輕松的了。”
“這是一種——武功嗎?”我比手劃腳了幾下,無意間一掌打在一支水泥樹樁上,手不疼,那墩子倒撲散開一陣塵沙,還搖晃了兩下。仿佛經孫小六那麽一折騰,我連氣力也長了幾分。
“可以說不是,也可以說是。”孫小六一面說,一面翻身跳上那個繩梯架子,躺平了,對著藍天白雲深呼吸了幾下,道,“反正後來我那些師父都說,大牙爺爺把他一身的功夫都傳給我了。可惜我再也沒見過他,唉——如果有人問我,我最想念的人是誰?我就會說是他,那個大牙爺爺。可是真糟糕,那時我實在太小太小,只記得他的兩顆大門牙。”
26 第三本書
《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是在此之前不知多久我曾經翻過的一本書,翻閱它的時候,我大約就像一條河床上的一顆小卵石,任弱水三千淙淙流過,在閱讀的當下(或許)有一種愉悅、豐饒的幸福之感。但是誠如我曾經說過的,我並沒有像那些愛讀書、擅讀書的人一樣,從頭至尾,細細品味,以致留有深刻的印象,或者得著寶貴的教訓。我不是那樣的人。多年來我讀書幾乎從未終卷,總是在讀到差不多的地方為了不要對這本書得著什麽樣的“結論”而下意識地匆匆逃開——也就是從這本書裏隨便揀拾一個疑惑、一個難題,然後逃到另一本可能藏有解答的書裏去。《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便是在這種情形之下經我翻讀寓目的。那是某個午後,在臺北市重慶南路的一爿書店“三民書局”之中,我用這種接駁式閱讀法所讀到的第三本書。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其間我終於勉強寫完那篇碩士論文《西漢文學環境》,當了兵,幹了兩年專業作家,還給某家因解嚴而得以開辦的晚報做了一任副刊主編,同時回到母校輔仁大學任教一兩門有關現代小說和散文的課程,將近十年混下來,開始有不少讀者透過我寫的作品知道了我這個人,也有些媒體刊物因為缺少填充版面的材料而報導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乃至我不知節制隨口跟人閑扯瞎說的一些對社會也好、對政治也好、對隨便什麽狗屁公共領域的什麽狗屁意見。於是認識我的人逐漸增加了,我能夠像老鼠一樣過著那種隨處躲藏、隨時逃脫的日子也就變少了——我甚至不在乎越來越多的陌生人會在大馬路上、餃子館裏或者公共廁所的尿鬥之間喊我的名字——這是災難——有一個自稱是我的忠實讀者的家夥在青年公園的公廁之中認出我來,大叫一聲:“張大春!”同時轉過身,可是卻沒有停止撒尿——可想而知,被滋了一泡尿的所謂名流其實是非常頹喪失志而幾乎要崩潰了的。
那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歷史小說家高陽過世之後數日的一個傍晚,我剛拆開他所遺贈的書籍和文稿來漫不經心地瀏覽著,忽然發現了在《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這本書的封面上寫了五個大字:“此真小說也。”那明明不是一本我們所慣見的小說,而是一部考掘自明清之際流傳的名醫葉桂及其門下分布、演變的醫道史,為什麽高陽會說它是一部“真小說”呢?就在彼時,此書作者的名字映入眼簾——令我想起當年在青年公園聽孫小六說起過的那個長著又長又大的門牙的老人:汪勳如。
幾乎是以一種憑吊的心情重返青年公園的那個下午,天空中飄落著牛毛細雨,我不知道自己確實想憑吊的是什麽。同高陽亦師徒亦朋友般的交情?是的。與孫小六在此混跡數晝夜而不為人所知,最後還在彭師父那兒鬧了半天的荒唐往事?也是的。然而——就在我被那個混蛋冒失鬼忠實讀者尿濕褲子的同時——我忽然覺得,最值得憑吊的應該是那些看來一去不回的、像老鼠一般藏閃躲逃的生活,那是真正令人向往難舍的部分。
這樣說有些傷感或濫情。我想我還是把整個經過用白描的方式講出較好——它們看起來也許只是簡單樸素的事實,但是這樣一來我就不至於有所遺漏;且惟其如此,我才能知道為什麽日後的我之所以變得容易傷感且流於濫情的真正原因。
被那冒失鬼忠實讀者尿濕了的不只是我褲子的右側,還有卷在我右手之中的《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一書——作者是汪勳如——自葉桂、呂四娘以下所傳授於“河洛二汪”的醫學流衍記錄。
也許要歸咎於我那個讀任何書都不肯終卷完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然而——用孫小六的話來說是這樣的——“不知道該怪老頭子們太笨還是太勇敢”,大火一延燒開來,這些老頭子們反而一個又一個地出現了,撲通撲通都沖進了火場;最後一個進去的就是孫小六的爺爺。
據日後告訴孫小六的一個老頭子說,也正因孫小六的爺爺施展了一種家傳的武術,才從火場裏面鼓氣搬風,暫時阻斷火勢,救出了一幹老頭——當然,這些老頭子們當時已經被燒得皮焦肉爛,面目全非了。
“沒有人被燒死嗎?”我突然對那些生活形跡也十分像老鼠的老頭子們起了一點興趣——坦白說,他們那種看似逃亡的生活的確十分令人向往。或許也就因為這向往,我竟然會為他們的遭遇而擔起心來。
“當時我只幾個月大,什麽也不知道。”孫小六根本不怎麽關心我的問題,他自己永遠有他慢條斯理的節奏,所以他沒有立刻說“有”或“沒有”,只是照他自己原本想說的繼續說下去——世界上的確就是有這種人存在的——“後來戲院重新開張,我被拐來的時候也才學會說話,能記什麽事?只知道有一個長了兩顆很長很大的門牙的老家夥一天到晚用手指頭戳戳我這裏、戳戳我那裏。要不然就是把我的手骨、腳骨卸下來又裝回去。我就記得他總是喊:‘小六——兒!抓——穴——嘍——’‘小六——兒!錯——骨——啦——’‘小六——兒!分——筋兒——哩——’這幾句話一說出口,我就知道他要修理我了。”
長了兩顆又長又大的門牙的老家夥和孫小六其實一直住在重新開張的新生戲院裏——不用說,僥幸逃過一劫的老家夥們又擺了一個比先前更為覆雜和隱秘的陣。此後,又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日——至少孫小六已經能靈活自如地拆裝他自己身上的任何一塊骨頭,也學會了以意念控制一種可以名之為“氣”的東西在各個穴道之間周游行走,還會背一套他不知其意,卻能朗朗上口的“少林十二時辰氣血過宮圖”。
“我不信,你那時才多麽一點大?”我擺擺手。不過就這麽一眨眼間,孫小六說了聲:“抱歉了張哥!”我同時感到渾身上下一陣酥麻,只見孫小六像一抹在我眼前不停游移出沒的影子,而我自己腿上的跗骨、脛骨、腓骨、膝蓋骨,還有上半身的井臆骨、肩帶骨、鎖骨,上手臂的肱骨、下手臂的尺骨和橈骨,以及每一節指骨和掌骨,都“叱叱喀喀”忽然崩松脫落,又在轉瞬之間接合了回去。這還不算,他嘴裏還一氣不止,一字不停地念著:“子時氣血歸發膽宮血行在腳底透背後十骨足少陽/醜時氣血歸發肝宮血行在腰骨七支透九骨穴處下三支骨足厥陰/寅時氣血歸發肺宮血行在眼透十三支骨血右行三骨歸中遇左右平直行手太陰……亥時氣血歸發三焦血行兩手位缺盆下三寸乳上三肋背十三骨下右寸半手少陽。”念完之後扭頭沖我微微一笑,道:“感覺怎麽樣?張哥!”
我伸了個懶腰,又站起來抖擻兩下手腳,但覺神清氣爽,且筋肉骨血之間似有十分強健的一股力氣,直要朝外撐皮破膚,爆發出來。
“如果你兩歲的時候就會了這個——”我本來想說的是“那為什麽還會受我那麽些欺負?”可是話到口邊,說不出來,當然是怕提醒了這個真有兩把刷子的楞頭。
“那時候只當口訣是兒歌那樣背了、唱了,其實什麽也不會。”孫小六說,“這是我學的第一門手藝,直到最近這一年我才會用一點。比起後來的幾次,那算是最輕松的了。”
“這是一種——武功嗎?”我比手劃腳了幾下,無意間一掌打在一支水泥樹樁上,手不疼,那墩子倒撲散開一陣塵沙,還搖晃了兩下。仿佛經孫小六那麽一折騰,我連氣力也長了幾分。
“可以說不是,也可以說是。”孫小六一面說,一面翻身跳上那個繩梯架子,躺平了,對著藍天白雲深呼吸了幾下,道,“反正後來我那些師父都說,大牙爺爺把他一身的功夫都傳給我了。可惜我再也沒見過他,唉——如果有人問我,我最想念的人是誰?我就會說是他,那個大牙爺爺。可是真糟糕,那時我實在太小太小,只記得他的兩顆大門牙。”
26 第三本書
《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是在此之前不知多久我曾經翻過的一本書,翻閱它的時候,我大約就像一條河床上的一顆小卵石,任弱水三千淙淙流過,在閱讀的當下(或許)有一種愉悅、豐饒的幸福之感。但是誠如我曾經說過的,我並沒有像那些愛讀書、擅讀書的人一樣,從頭至尾,細細品味,以致留有深刻的印象,或者得著寶貴的教訓。我不是那樣的人。多年來我讀書幾乎從未終卷,總是在讀到差不多的地方為了不要對這本書得著什麽樣的“結論”而下意識地匆匆逃開——也就是從這本書裏隨便揀拾一個疑惑、一個難題,然後逃到另一本可能藏有解答的書裏去。《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便是在這種情形之下經我翻讀寓目的。那是某個午後,在臺北市重慶南路的一爿書店“三民書局”之中,我用這種接駁式閱讀法所讀到的第三本書。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其間我終於勉強寫完那篇碩士論文《西漢文學環境》,當了兵,幹了兩年專業作家,還給某家因解嚴而得以開辦的晚報做了一任副刊主編,同時回到母校輔仁大學任教一兩門有關現代小說和散文的課程,將近十年混下來,開始有不少讀者透過我寫的作品知道了我這個人,也有些媒體刊物因為缺少填充版面的材料而報導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乃至我不知節制隨口跟人閑扯瞎說的一些對社會也好、對政治也好、對隨便什麽狗屁公共領域的什麽狗屁意見。於是認識我的人逐漸增加了,我能夠像老鼠一樣過著那種隨處躲藏、隨時逃脫的日子也就變少了——我甚至不在乎越來越多的陌生人會在大馬路上、餃子館裏或者公共廁所的尿鬥之間喊我的名字——這是災難——有一個自稱是我的忠實讀者的家夥在青年公園的公廁之中認出我來,大叫一聲:“張大春!”同時轉過身,可是卻沒有停止撒尿——可想而知,被滋了一泡尿的所謂名流其實是非常頹喪失志而幾乎要崩潰了的。
那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歷史小說家高陽過世之後數日的一個傍晚,我剛拆開他所遺贈的書籍和文稿來漫不經心地瀏覽著,忽然發現了在《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這本書的封面上寫了五個大字:“此真小說也。”那明明不是一本我們所慣見的小說,而是一部考掘自明清之際流傳的名醫葉桂及其門下分布、演變的醫道史,為什麽高陽會說它是一部“真小說”呢?就在彼時,此書作者的名字映入眼簾——令我想起當年在青年公園聽孫小六說起過的那個長著又長又大的門牙的老人:汪勳如。
幾乎是以一種憑吊的心情重返青年公園的那個下午,天空中飄落著牛毛細雨,我不知道自己確實想憑吊的是什麽。同高陽亦師徒亦朋友般的交情?是的。與孫小六在此混跡數晝夜而不為人所知,最後還在彭師父那兒鬧了半天的荒唐往事?也是的。然而——就在我被那個混蛋冒失鬼忠實讀者尿濕褲子的同時——我忽然覺得,最值得憑吊的應該是那些看來一去不回的、像老鼠一般藏閃躲逃的生活,那是真正令人向往難舍的部分。
這樣說有些傷感或濫情。我想我還是把整個經過用白描的方式講出較好——它們看起來也許只是簡單樸素的事實,但是這樣一來我就不至於有所遺漏;且惟其如此,我才能知道為什麽日後的我之所以變得容易傷感且流於濫情的真正原因。
被那冒失鬼忠實讀者尿濕了的不只是我褲子的右側,還有卷在我右手之中的《天地會之醫術、醫學與醫道》一書——作者是汪勳如——自葉桂、呂四娘以下所傳授於“河洛二汪”的醫學流衍記錄。
也許要歸咎於我那個讀任何書都不肯終卷完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